因此,一到炎夏,菜農朋友們就絞盡腦汁地想辦法來降低棚內溫度。在此,聯社技術人員根據調查走訪,將生產中切實可行的降溫方法總結一下,方便菜農朋友參考,簡單總結為四個字“外敷內治”。
所謂“外敷”,主要指在大棚棚膜上覆蓋各種遮陽物,減少光照射入,降低棚內光照強度,從而達到遮陽降溫的目的。
1 鋪設遮陽網
目前菜農使用的遮陽網大致分為兩類,一是黑色遮陽網,二是白色或銀色遮陽網。
黑色遮陽網的遮陽降溫效果要比白色遮陽網好,但不足之處是需要每天拉放,不可全天覆蓋遮陽網,較費時費力;而白色遮陽網效果雖不如黑色遮陽網,但較省事,可全天一直覆蓋。
兩者各有所長,因此,這兩類遮陽網在菜農當中用得比較多。
通常情況下,菜農朋友習慣將遮陽網直接覆蓋在棚膜上,這樣操作簡單,但是有的菜農發現,將遮陽網撐起來,留出與棚膜相聚20厘米左右的空隙,這樣形成一個通風帶后,遮陽降溫效果更佳,您不妨一試。
在壽光市稻田鎮孟家莊村采訪時,記者發現不少菜農正站在大棚后墻上,手提水桶,向棚膜上潑灑泥漿。
據菜農孟祥習師傅介紹,潑灑泥漿是土辦法,不用花錢,效果雖不如遮陽網,但也能降低棚內溫度,潑了總比不潑強,光照很強的時候就多潑點,不強的時候就少潑點,不足之處就是耐沖刷效果差,一下雨就沖沒了,還得再潑。
在壽光市稻田鎮、古城街道等地,記者發現不少菜農使用這種方法,既實用又實惠。
壽光市田柳鎮西青冢子村,菜農王法勇通過親身試驗認可了降溫劑降溫。
據王法勇介紹,13日上午他拿兩個番茄棚做了試驗,一個噴上降溫劑,一個啥也沒噴,在上午10點到12點這段時間里觀察地表面溫度計的數值,沒有遮陽的棚里地表平均溫度達到38.30℃,而噴了降溫劑的棚里地表平均溫度20.33℃。
“一走進棚,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……”王師傅告訴記者。
在壽光市古城街道、田柳鎮等地一些老棚,常采用拉花苫的方法降低棚內溫度。這些老棚多不使用卷簾機,而是人工拉放草苫,因此可以拉花苫。
這種方法降溫效果很明顯,但遮陽效果也很明顯,而且局限性較大,只適于不使用卷簾機的棚室,較費人工。
另外,夏季雨多,若一直將草苫置于后墻上,易被大雨淋透潮爛,減少使用壽命。
所謂“內治”,就是在棚內部采取措施,減少熱量儲存或帶走部分熱量,以達到降溫目的。
光線射入到棚內,照在土壤表層,熱量隨之傳導至土壤中,儲存起來,然后夜間釋放熱量。
知曉這一原理后,不少菜農就想出操作行內鋪設秸稈的方法,來減少土壤中熱量的儲存。甚至有的菜農刻意先澆一遍小水,徹底潤濕土壤,然后再鋪秸稈,既能減少水分蒸發,保持土壤濕度,又可以減少熱量儲存,效果更佳。
土壤溫度降低,可明顯降低夜溫,避免植株徒長,同時也不會出現“捂”壞根系的情況。
在壽光市稻田鎮南河崖村王友昌師傅的棚里,聯社技術人員觀察到吊繩上方有幾行東西向的黑皮管,起初不知有何用,但經王師傅一點恍然大悟。
“黑皮管里面是循環流動的井水,用來降低棚內溫度的!夏季中午溫度高,打開棚東頭的小水泵,井水抽上來,順著黑皮管在全棚循環流動,溫度可明顯降低2-3℃,我把這個裝置叫做‘簡易空調’。”王友昌告訴聯社技術人員。
據了解,這套裝置十分簡單,黑皮管是從安裝滴灌的公司淘來的,水泵可與滴灌通用,可根據棚實種面積大小確定按照幾行黑皮管,通常情況下三行即可。
目前,王師傅正在改進,在黑皮管上安裝霧化噴頭,通過噴出霧化水汽來降溫,效果更佳,這樣就直接省去了背著噴霧器噴水的工夫。
棚室降溫,日常的棚室管理也是關鍵,如放風、澆水、疏枝打葉等。
3.1 放風
主要是陰雨天襲來時,菜農關閉風口,雨后若不及時拉開放風口,棚內高溫高濕,易導致病害發生。
另外,拱棚放風要注意從棚脊與棚兩側放風,實現空氣流動,若單從兩側放風,則效果不佳,難以降溫。
3.2 澆水
澆水可帶走大量的熱量,但切莫中午高溫時段澆水,易炸根,導致毛細根受傷,嚴重時造成植株萎蔫死亡,夏季一般選擇早晨澆水,確保土壤濕度適宜。
3.3 疏枝打葉
疏枝打葉切莫過狠,適當留葉以遮擋光照,一方面預防日灼果,另一方面遮擋地表土壤,減少光照直射,降低土壤儲熱量,避免夜溫過高。
多數情況下,菜農忽視了土壤溫度,或者誤將棚室溫度與土壤溫度混為一談。在這里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掌握土壤溫度的辦法:地溫是地表5厘米以下土壤的溫度。
白天土壤5厘米深處溫度比棚內氣溫低5-7℃,夜間土壤5厘米深處的地溫比氣溫高3-5℃。
絕大多數蔬菜根系適宜在20-25℃的土壤中生存,在夏季中午時段,棚溫經常在35℃以上,那么土壤溫度在28-30℃之間,溫度偏高,根系活性就會降低,植株整體代謝能力也會隨之降低。
夏季降溫如同冬季保溫一樣,都是一場艱難的棚室保衛戰,可是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,各地菜農朋友們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秘密高招。
既然是好措施,咱就得用上,因此,農業技術人員建議菜農朋友在夏季預防棚內高溫時,針對自己棚內的實際情況,“外敷內治”,多措并舉,給蔬菜創造一個溫濕適宜的棚室環境,從而提高蔬菜種植效益。